醫療人才建設,一直是拓展醫療資源的重中之重,也是提升醫療衞生服務能力的基石。近年來,龍海衞生計生系統根據“人才強市”的戰略部署安排,不斷提升服務能力,創造全新的醫療新環境。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對於醫療人才的追求,龍海一直在路上。
龍海市第一醫院重視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工作。在人才引進方面,引進心血管副主任醫師陳超博士,填補了龍海市醫學博士空白,2018年共完成急診冠脈造影+支架植入手術26台次,冠狀動脈造影428台次,冠脈支架植入術97台次,起搏器安裝術(臨時+永久)83台次,射頻消融術55台次,有力地推動了心血管內科的發展。
另一方面,2018年選派業務技術骨幹積極參加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的長、短期培訓班及各項學術活動共計400餘人次,神經內科甘淑娟醫師到淘寶集運香港倉市醫院進修神經介入,回院後在上級醫師的支持下,共完成全腦血管造影術103台次,急診經皮腦血管腔內溶栓術6台次,腦血管腔內球囊成形術及支架植入術20台次;神經外科康鵬飛作為國內訪問學者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進修,回院後完成首例顱內動脈瘤栓塞術,血管外科成功開展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。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醫療技術水平顯著提高。
針對執業醫師、註冊護士等短板,龍海衞計局同各院協同,按照編辦核定編制,按需向社會用公開考試的手段進行招聘,廣納賢才。
對於醫療人才水平與能力的培養,需要堅持精益求精。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,醫療人才全方位的培養,也是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核心。
通過到上級醫院參加技術培訓,進行繼續醫療教育等手段,龍海市不斷提升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、鄉鎮衞生院全科醫生的素質和水平。2018年全年,共有3人次醫療骨幹、護理骨幹到上級醫院參加培訓,有2968人次參加專業繼續教育。通過教育、培訓手段,使整體醫療隊伍的水平得以穩步提升。
“我們中醫館目前的開展效果不錯,有不少患者從廈門、泉州特地趕來這裏看病。”龍海榜山縣衞生院院長方安海告訴記者。
榜山衞生院在2018年1月完成了搬遷,新衞生院的硬件設施與衞生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得益於衞生院良好口碑,吸引了很多專業技術人才前來,很多經驗豐富、技術過硬的醫生取代了從前的“赤腳醫生”,這為羣眾放心看病、就近看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。
龍海於2017年被評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,近年來,對特色醫療骨幹的培養,龍海也很有一套。如今,在各鄉鎮院中建設的中醫館已達9家,通過引導和鼓勵中醫藥專家通過“師徒制”模式培養中醫藥骨幹人才,加強中醫館的建設。
“龍海名醫”是龍海衞計局、人社局、財政局協同組織開展的評選活動,對評選出的一批在全市具有影響力、德才兼備、羣眾滿意的優秀“名醫”進行獎金激勵,讓其發揮示範帶頭作用,也通過這樣的活動,營造尊賢重才、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。
對於機制的創新改革,也助力了人才引進。龍海通過改革管理體制、完善各類補助政策、建立醫療人員保障機制等手段,為醫療人才提供工作、生活、個人提升等全方位的保障與福利,提升醫療工作人員的幸福感。
下一步,龍海將進一步加強醫學人才的培養,加大人才引進力度,不斷為擴充醫療人才資源,提升技術水平努力,為“健康龍海”之路的邁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。